花旗日前发布的报告对市场泡沫做了论述,解释了金融业为何有助长泡沫的本性。
花旗投资研究与分析机构的首席全球股票策略师Robert Buckland等分析师在报告中提到,一位客户自称因为没持有泡沫资产而被炒掉。
报告举例称,上世纪90年代末的科技股泡沫几乎毁了奉行价值投资理念的投资经理。当时TMT(电信、科技、媒体)类股体现了大部分股市指标。和当年相比,现在的生物科技股是小盘股,没有多少业绩指标的风险。如今,投资经理还不会因为没持有生物科技股而丢掉饭碗,可在上世纪90年代,要是谁没买TMT股票,就得打包走人。
这其中的逻辑不难理解。对一些投资经理来说,问题在于明知会在推动泡沫膨胀,还必须投资有泡沫的资产。判断他们业绩的几乎不可避免地会是那种未必符合其投资理念的指标。比如你觉得长期债券被高估了,但评定你业绩的都是那种资产在影响的指标,而且那些债券表现得都不错,如果你不买那类债券,客户和老板都会质疑你为何今年表现还不及大盘。 报告指出,适当的泡沫影响力极大。一些基金经理虽然持怀疑态度,却也不得不买入有泡沫的资产,因为他们得减少指标的风险,避免客户大批赎回。所以,即使是怀疑者也成了泡沫壮大的推手,越来越多的怀疑者这样就范,直到没有怀疑者例外为止。
报告认为,资产管理公司固然需要进行风险管理,可最终还是为会泡沫的狂热火上浇油。现代基金管理业几乎注定要制造泡沫。
彭博媒体市场报道的执行总编Tracy Alloway对此报告评论称,这种心态就是,如果不能击败对方,就融入对方。不过你能猜到,在泡沫破灭以前,大家都会设法逃出去。
版权声明:
本文由 德云社区 整理,原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