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希特勒正式成为德国总理。1933、1934、1935年,仅这三年,希特勒就把德国这个之前全世界赤字和失业率最高、实际上已破产的国家,改造成了世界名列前茅的经济强国,年均经济增长率远超100%;国民失业率也从30%以上降至零。
1933~1936年,德国新建300多家兵工厂,包括55家飞机厂、40家汽车和坦克厂、70家化工厂、15家造船厂和80家火炮厂。到1939年入侵波兰前夕,德国工业产量已超过英国,仅次于美苏。
1939年9月德国的武器和军用装备的生产,比1933年增长了11.5倍,飞机制造差不多增加了22倍。军火产量1939年时,德国已为英美两国总和的两倍多。
德国人之所以乐于接受纳粹所提倡的农民式简朴生活,很大程度上出于和大萧条相比,以及对纳粹勾画的强大帝国美好未来的期待。
纳粹德国为何要发动苏德战争?按说,纳粹德国在闪电占领新领土后,可以掠夺资源缓解国内压力,为何还要去动苏联这头大怪兽?前面说到,纳粹德国的工业出口急剧下降,即使在西欧都被占领的情况下,德国却无法将工业产品倾销已工业化的西欧,资本流动无法循环,纳粹德国只能陷入自我资本循环状态。
所以,希特勒把目光转向了东方,把战火带到了苏联。但德国为何急于动手,一位英国历史学家这样说:战争前夜的苏军是一台功能强大,但还未组装完成的机器。这也是为什么希特勒急于动手,而斯大林竭力避免在 1941 年交战的原因。
战争结束前的1945年4月,纳粹德国的债务高达3370亿马克,而战争开始时仅为310亿马克。
国家领袖
希特勒并非 “一战” 后德国军国主义暗流的正统接班人,而是发迹于经济危机。在1920年慕尼黑 “啤酒馆暴动” 时作为纳粹党纲提出的《二十五点纲领》中,这个小人物就以民族复仇主义和迎合中小资产阶级社会改革要求为核心,猛烈抨击资本主义、托拉斯、大工业家和大地主,主张 “取缔不劳而获收入,取缔和没收一切靠战争发财的非法所得,分享大工业利润,将大百货公司收归国有,租给小商人”。
随后,纳粹党不断以国家定货、解决就业、取缔土地投机等政策主张,拉拢中小企业、手工业者、中小农和社会下层。希特勒的主张是:国家社会主义是维护私有财产的。个人为社会牺牲,这是国家主义; 社会为个人服务,这是社会主义。这两点结合,便是国家社会主义。
纳粹党基本上不和别人争辩理论,党员们无不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德意志人民生产自救的活动中去:有搞市场情报的,有搞推销的,有搞组织的,有搞运输的,有搞培训的,有搞财会的,对穷人们有求必应,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照顾、体贴他们,不管什么人,只要一加入他们的行列,便能保证天天吃饱肚皮,从此不再失业。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怀人之事。
1933年,希特勒正式成为德国总理。1933、1934、1935年,仅这三年,希特勒就把德国这个之前全世界赤字和失业率最高、实际上已破产的国家,改造成了世界名列前茅的经济强国,年均经济增长率远超100%;国民失业率也从30%以上降至零。
想象一下,假如三年前你还在下岗,为每小时工资只够买一块面包的临时工岗位,和你的左邻右舍争得头破血流。而三年后,你却坐着豪华游艇去非洲或美洲享受阳光假日去了。工薪阶级有权并有钱出国度假,这之前在人类历史上还从未有过。英国没有,美国没有,而在1935年的纳粹德国就有。
国家社会主义
德国为摆脱危机,经济不得不走上凯恩斯道路,也就是加强国家干预经济的能力,通过公共工程消灭失业,加强工业国有化,同时保证私有化为经济带来活力。具体有 4 项:
01、由政府举债,兴建公共工程
比如说纵横德国的高速公路网就是那个时期的产物,实际上当时多数德国人压根买不起汽车。不过希特勒认为,只要修了高速公路,就会有汽车,还可以解决就业问题。
希特勒在德国四处奔走,不断为各种工程开工剪彩,发表演讲,刻意激发德国人的热情。结果,德国人在近乎军事化的管理下,开始大兴土木。
02、大力扩张军队,发展军事工业
把大量资金投入军事工业及与此有关的工业,1933年占投资总额的23%,1934年占49%,1935上升到57%。此后在整个工业生产中,军用产品的增长一直很快。军用产品在整个工业中所占的比重,1936年为8%,到1939年则增加到23%。前后仅4年时间,已是成倍、甚至几倍的增长。
1939年9月德国的武器和军用装备的生产,比1933年增长了11.5倍,飞机制造差不多增加了22倍。军火产量1939年时,德国已为英美两国总和的两倍多。
03、实行配给制,限量供应
不难理解,德国大力扩张军队,这么多的军队当然有需求并且还是很大的需求。随之,食品配给、衣物配给也缓慢推行起来。
1939年底平民每天的食品配给:340克面包(普通平民)或685克面包(重体力劳动者)。70克肉类(普通平民)或170克肉类(重体力劳动者)。 50克脂肪(普通平民)或110克脂肪(重体力劳动者)。
每日所需热量折算:普通平民:2570大卡;重体力劳动者(如建筑工人):4652大卡;国防军士兵:平均3600大卡,战时4500大卡。
04、没收充公
主要是指犹太人的商业金融资本。
纳粹要求,取缔不劳而获收入,废除利息奴隶制;鉴于每次战争都给人民带来生命财产方面的巨大牺牲, 必须把战争横财看作对人民的犯罪。因此,要求完全没收一切战争利润。
此外,还将一切托拉斯收归国有,分配大企业的利润,大规模改组养老设施,将大百货商店收归国有,廉价租赁给小工商业者等。资料显示,仅剥夺犹太人资本就获得60亿~80亿马克。
另一个财源是:要大炮不要黄油。熟练工人进兵工厂,不熟练的修高速公路,军工及相关产业的繁荣解决了德国严重的失业问题。1932~1938年,德国生铁产量由390万吨提高到1860万吨,钢产量由560万吨上升到2320万吨。
1933~1936年,德国新建300多家兵工厂,包括55家飞机厂、40家汽车和坦克厂、70家化工厂、15家造船厂和80家火炮厂。到1939年入侵波兰前夕,德国工业产量已超过英国,仅次于美苏。
德国人之所以乐于接受纳粹所提倡的农民式简朴生活,很大程度上出于和大萧条相比,以及对纳粹勾画的强大帝国美好未来的期待。
成王败寇
有人评价希特勒这一系列政策比罗斯福还高明,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些政策背后的危机,战争对于纳粹德国来说已是必然!因为没有一个国家是可以靠军备生产去刺激经济,如果军队不需要产品,那么多军工厂生产什么?如果纳粹德国不发动战争,他们自己就会崩溃,所以,只能不断发动战争创造军需订单。
另外,20世纪30年代末,世界市场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而工业成品价格在不断下跌。众所周知,德国是个工业化国家,工业产成品是其主要出口产品。这就导致 德国政府越来越难以维持收支平衡,产生越来越严重的贸易逆差。
1939年德国财政恶化,外汇和黄金储备仅5~6亿马克,国债却高达600多亿马克。所以德国的扩张也是必然!
苏德战争纳粹德国为何要发动苏德战争?按说,纳粹德国在闪电占领新领土后,可以掠夺资源缓解国内压力,为何还要去动苏联这头大怪兽?前面说到,纳粹德国的工业出口急剧下降,即使在西欧都被占领的情况下,德国却无法将工业产品倾销已工业化的西欧,资本流动无法循环,纳粹德国只能陷入自我资本循环状态。
所以,希特勒把目光转向了东方,把战火带到了苏联。但德国为何急于动手,一位英国历史学家这样说:战争前夜的苏军是一台功能强大,但还未组装完成的机器。这也是为什么希特勒急于动手,而斯大林竭力避免在 1941 年交战的原因。
罗斯福新政
我们再来看一下美国,面对经济危机,德国和美国在这个阶段都采取了政府公共投资的方式来刺激经济发展,但罗斯福为何没把战火带到美国?
那是因为,纳粹大多通过军工产业来吸收政府投资和创造就业,走上了军国化道路。而由于美国民众在二战初期的孤立主义和反战情绪,美国并没有参战。真正解决美国经济问题的,还是1944年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和战后西欧重建的马歇尔计划,使美国避免了战后危机,资本得到了循环。
德国发动的这场战争,竟然拯救了美国经济,这不得不说是一个令人唏嘘的结果。
在纳粹创造 “经济奇迹” 中的前几年,德国金融系统是纳粹募集资金的重要来源。纳粹政府擅长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从资本市场获取资金改善财政状况。结果,在后期,这样的做法越来越收效乏力。为筹措资金,纳粹德国在国内征收重税,加速印钞,其结果是德国通货膨胀严重,使货币体系迅速崩溃。
战争结束前的1945年4月,纳粹德国的债务高达3370亿马克,而战争开始时仅为310亿马克。就这样,金融系统的崩坏成了压垮纳粹的最后一 根稻草。
请关注 "德云社区" 及其微信公众号,了解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