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奢侈品低成本网络新闻迅速流传,其中 “售价接近 1000 欧元的 Gucci 手袋组装成本仅 24 欧元”,与 “LV 批量制造成本在 200 元左右” 在许多网站新闻中成为标题,甚至转载标题直接缩略成:成本仅 200 元。
在大众眼中奢侈品都是成千上万的,只列出成本或指出某单品数十倍的暴利吸引眼球的手段十分常见。然而,在文章内部逻辑中只将人工成本作为成本甚至用来与价格共同计算是否暴利,显然是陷入了计划经济时期的思维误区。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
1、成本核算并不只是简单数学。
2、成本与长期市场价格无关。
3、奢侈品之所有奢侈,除做工成本、专业设计、专利创新、文化品味外,还有相对少得多的数量。
真实成本
因企业类型与产品类型的不同,成本分布的形式多种多样。奢侈品暴利新闻中所谓成本仅为制造成本,粗略的说:就是生产人工、材料及制造所需的其它费用。这种制造成本的核算是为了企业内部做成本管控所用,多用于重工与轻工业。用一个内部管控数据与市场销售定价、市场成交价相比是极为不严谨的。目前还未在任何教科书中见到,大多出现在新闻中。
那么真实的成本如何核算呢?答案是极其复杂的,会计师与分析师都要通过大量的学习与计算才可给成本一个合理估值。以奢侈品公司为例,包括:库存与物流成本、市场营销成本、资本运营成本、知识产权(奢侈品的设计与品牌价值等公司无形资产的分摊)等都在总成本核算的范畴之内。
如有些网友评论所言,齐白石的画也是暴利的吗?他以前学画的所有付出是不是也应该计算在成本之内?难道只用他画画的耗时耗材衡量成本吗?问出这些问题说明大家已开始对专利、设计成本及品牌附加值有一定认识,但思想却仍停留在直接成本关联价格的误区中。
市场定价
价格是围绕着市场价格的均衡点波动的,取决于供需关系、受消费者偏好、替代品互补品价格等一系列市场因素影响。是否因为成交价获取暴利取决于产品的市场力量是否强大,简单地说就是是否处于市场垄断地位。
1、从需求方面而言,LV 与 Gucci 属于奢侈品,因此在消费者需求方面的弹性十分大,也就是说买不买奢侈品完全是个人偏好,而非每个人生活所必须。奢侈品消费者更加在乎品牌文化,设计风格,在他人面前展示自己的生活品位与自我精神满足。
2、从供给方面而言,奢侈品虽然制造成本低,却仍然在控制货品供给量。特殊商品也会做限量处理,从而影响着市场价格与销售策略。
3、从市场方面而言,奢侈品市场更加像一个垄断市场。不同的奢侈品牌通过质量口碑、市场宣传等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它们通过设计风格来与其他商品差异化(自我品牌风格),从而获得市场力量,形成无形市场壁垒,这就是其他的商品很难打入奢侈品市场或替代它们的原因。 观念误区
不同产业有不同等级的附加值,这是很正常的;而唯一的做法应该是补贴低附加值产业而并非声讨高附加值产业。譬如:早在 30 年代美国政府已经立法给予低附加值的农业适当补贴,而目前 LV、Gucci 甚至苹果在华的利润高已成不争事实,政府除了应该对其他产业适当补贴外,更应该鼓励自主创新,拥有自己的高附加值产业,而不是一味做世界代工工厂。
可怕的是,通过这次报道可以看出一些大众传媒还处于代工工厂的思维模式,甚至忽略或者不认同高附加值产业的存在并渲染成暴利行业。试问我们如何去行动起来保护这些拥有高附加值的商品知识产权、设计专利、科技技术?
1、引导大众去声讨所谓的 “暴利” 行业,还不如去思考如何拥有自己的高附加值产业。
2、就是要用市场导向的思维去理解商品市场,摒弃用成本去定价的计划经济时代老旧观念。市场是双向选择的,制造商花再多的钱也可以生产出没人买账的商品,花很少的成本也可以制造出受欢迎的商品。
3、至于是否暴利,只要是市场中消费者自愿买单的商品何谈商家暴利?资源垄断、资本垄断、消费者无法选择从而接受的高价格商品才是暴利商品,将暴利枪口对准奢侈品和高端电子产品行业是无知媒体对舆论错误引导的结果。
4、物以稀为贵,看山寨市场上那些遍地与 LV、Gucci 甚至苹果相类似的产品,为什么价格低。除成本、数量外,一个产品的市场实际售价还要受很多因素所左右,别只看一个方面。
版权声明:
本文由 德云社区 整理,原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