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html5 bootstrap 视频教程

德云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73|回复: 2

中国制造业危机再次来袭 可向工业4.0理念转型

[复制链接]

890

主题

936

帖子

384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金钱
2003
金币
8
威望
0
贡献
0
发表于 2015-2-10 02: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AI人工智能 语音助理 人工翻译 教程
中国制造业危机再次来袭 可向工业4.0理念转型

年关将近,一些制造业大省接连传来了工厂倒闭消息:诺基亚将关闭北京、东莞工厂,东莞和苏州两地数家万人制造企业破产倒闭,温州传统制造业每天都有企业在消亡......

过去十几年,中国制造以 “Made In China” 标志走到世界前沿,成为国人的骄傲。而这个冬天,却是寒流不断来袭。


有专门研究中国制造业的人士悲观预测,更密集更大规模的制造业倒闭潮很可能会在 2015 年 1 月至 2 月中旬爆发。因为在春节前夕,正是企业支付供货商货款及员工工资高峰期。


著名品牌战略专家 “李光斗” 日前撰文指出,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中国制造” 正遭遇空前危机。中国正经历制造业空心化,鞋子、打火机、等引以为傲的产业正在失去光环。需求要素再不改变,中国制造过不了几年将会消失。未来的中国制造,其内涵应更多体现品牌和创新。

005.jpg
中国制造业危机

1 月 10 日,有消息称,微软计划春节前关停诺基亚东莞工厂,该工厂近期正加速将生产设备运往越南工厂。同时,位于北京的微软诺基亚工厂也将同步关停。


把时间拉回 2014 年 12 月,先是知名手机零部件代工厂苏州联建科技宣布倒闭,随后联建兄弟公司,位于东莞的万事达公司和联胜公司相继倒闭。


据了解,联建科技曾是苹果手机屏幕供应商,后来与小米也有过几年合作,辉煌时有员工两万多人,2014 年业务则每况愈下,至倒闭前还有 3000 多名员工。万事达公司和联胜公司两家工厂倒闭时共拥有员工 7000 人。


在联建科技宣布倒闭之际,同样位于苏州的诺基亚手机零部件供应商闳晖科技也宣布关门停产,并遣散了大部分员工。闳晖科技主要生产各种手机按键、镁合金手机外壳、汽车音响及其他塑胶零件等,该公司最多时有一万多员工。


继联胜、万事达、联建后,手机零件制造商东莞市奥思睿德世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老板欠债 1.35 亿元跑路,400 员工失业。另外,还有东莞一家做杂牌手机的制造企业兆信通讯因资金链断裂倒闭,1000 多名员工失业,董事长 “高民” 自杀。


媒体报道称,东莞联胜拖欠供应商 2 个多月货款共计 1.2 亿元。东莞奥思睿德老板跑路时欠供货商 6000 万元货款。兆信通讯董事长甚至在绝命书中直言,兆信的倒闭将导致几家供应商倾家荡产。


面临制造危机的不仅仅是制造业密集的苏州、东莞,还有被称为制造业之都,以生产制造眼镜、鞋子、打火机闻名世界的温州。


温州现正经历制造业空心化,鞋子、打火机等引以为傲的产业正失去光环。往年,温州鞋厂春节只放一周假,而今年,很多鞋厂距春节前一个月就放假了。小的鞋厂生产线全部停工,大的鞋厂只开通一条生产线维持。


打火机企业的日子也不好过,受经济环境影响,国外订单减少,国内人工、材料、土地成本逐年上升,企业利润越来越薄,打火机生意越来越难做。去年是温州制造业艰难的一年,制造业利润薄,转投房地产又遭遇地产危机,温州制造业的日子正越来越难。


曾几何时,“中国制造” 曾是国人的骄傲。凭借成本低廉等优势,中国曾一度吸引不少外商投资中国制造业,人口红利也曾一度支撑中国经济发展。风云变幻,现在,“中国制造” 正遭遇空前危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中国制造业前景表示悲观。


供需剧变 大而不强

长三角、珠三角制造企业扎堆,生产水平、制造规模良莠不齐,根据市场优胜汰法则,每年有数十家企业倒闭也不算什么新鲜事。但此次各制造大省接连出现的企业倒闭却有别于以往,此次企业倒闭的原因值得深思。


著名品牌战略专家 “李光斗” 撰文指出,市场在不断供给与需求的循环中发展,对制造业也是如此。从供给角度讲,支撑制造业发展的是劳动、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从需求角度来讲,支撑制造业发展的是投资、消费和净出口拉动。现在制造业出现危机,很大情况就是供给与需求发生了变化。


文章指出,从供给方面看,首先是劳动供给出现不足,如今中国劳动力人口已不能与前几年相比。目前中国劳动力人口正呈缩减趋势,15 — 59 岁人口从 2011 年至 2012 年缩水 66 万到 9.45 亿人,而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到 2014 年已从 2011 年顶点下降了 560 万。


劳动力人口下降,会影响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给不足,用工成本就会上升,用工成本高已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很大原因。


从需求方面看,中国过去宽松的货币政策带来了严重的投资比例过高问题。据统计,2012 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 46.1%,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 23.8%。投资刺激了需求,也刺激了制造业的发展,但粗放式,只关注产品数量、规模,而忽视产品质量,生产中不注重技术、不注重创新的发展,反过来又会影响企业不能很好地满足需求。


以联建科技为例,该公司在给苹果做产品代加工时,根据苹果销量增长前景增加了生产设备,但这些设备主要用于 iPhone 4s 以前款式,自去年苹果公司推出屏幕要求更薄的 iPhone 5 和 iPhone 6,联建科技产品无法适应,最终因其技术落后、良品率太低、成本太高被苹果剔除出供应商之列。


在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 “姚景源” 看来,中国制造的问题在于大而不强。“我们的机床产量占到世界的 38%,但我们的高档数控机床基本得靠进口。我们钢铁产量世界第一,但是港口码头上高吨位起重机的钢丝绳得进口。我们的铝产量世界第一,但是飞机上用的铝我们得进口。我们给每人每年平均做 3 套半衣服,但是这么大的服装出口基本上都是贴牌。 ”


“姚景源” 举例说,苹果手机大部分在中国生产,“而我们每生产一部苹果手机,其中 49% 的利润被美国拿走了。日本拿走了 30%,韩国还拿走了百分之十几,剩下我们中国就拿 3.63%。”


日前,工信部官网刊发题为 “制造强国战略揭开新篇章” 的文章,作为 2014 年工业和信息化领域重点工作述评之一。文章提出:我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前后夹击” 的双重挑战,中国要在新格局中胜出,唯有加快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


“前后夹击” 可谓当前中国制造的精准判断。一方面,一些东南亚国家正在中低端制造业上发力,凭借比中国更廉价的劳动力,吸引原本在华的外资企业转移产能,甚至有些中国本土企业也顺势跟着在东南亚建厂;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商业成本的快速增加,原本在华生产的外资高端制造业回流发达国家,这些国家还掌控大比例的高端制造业技术和产能。

006.jpg
升级之道

实际上,中国制造业发展了这么多年,大部分仍然停留在产业链最低端,利润微薄不说,产品技术还跟不上市场发展。国内外有很多的现象表明,制造企业不肯花资本转型升级,就得面对倒闭的恶梦。


在国内、国际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中国制造下行压力确实不小。专家指出,虽然传统制造业的比较优势有所衰减,但不必妄自菲薄,通过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我国正在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制造企业只要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坚定不移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只要为制造业发展开辟更广阔市场空间,就能在未来抢占先机。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 “姚景源” 认为,在新常态经济态势下,创新才是经济结构改革的动力。他表示,“过去我们在国际化的分工中,基本上处在国际产业链末端,缺少自主知识产权,贴牌生产,赚微薄的辛苦费。现在我们要通过国际化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


“姚景源” 认为,低成本时代一去不复返。中国制造业想要在全球市场上拿到话语权,就要勇于转型升级,推动中国制造业结构调整,提高创新力,从过去更多依赖传统优势转变为新优势,技术优势、科技优势、高素质劳动力优势,以及整个社会的综合配套优势,“只有在这些方面下工夫,才能在国际大品牌中看到更多中国品牌。 ” 姚景源说。


实际上,中国制造提升空间相当大。财经作家吴晓波 (微博) 最近到日本开年会归来写了篇《去日本买只马桶盖》的文章风靡网络,他提到中国中产阶层到日本去买电饭煲、吹风机、马桶盖、保温杯、陶瓷菜刀等商品。这些听起来在 “工业 1.0” 时代就已存在的商品为何能大卖特卖?因为它们更贴心、更好用:电饭煲能煮出粒粒晶莹的米饭,吹风机能让头发干爽且柔滑,甚至马桶盖都能让人如沐春风。


吴晓波的文章并不是为了宣传电饭煲、马桶盖的,他更关注的是中国制造业该怎样面对转型困境。在他看来,“中国制造” 所推行的、用 “市场换技术” 的后发战略已失效,只有力求技术创新,才能抓住中国制造的最后一公里。


吴晓波在自己的文章中解析了中国制造业者目前所面临的痛苦:是成本优势的丧失;渠道优势的瓦解;“不变等死,变则找死” 的转型恐惧。


在吴晓波看来,从电饭煲到马桶盖,都归属于所谓的传统产业,但它们是否 “日薄西山”、无利可图,完全取决于技术、理念的创新。在此意义上,世上本无夕阳产业,而只有夕阳的企业和夕阳的人。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还靠着成本优势是不行的。陷入困境的制造业者,必须力求技术上的锐意创新,由量的扩展到质的突围,抓住中国制造的最后一公里。让理性消费的中坚力量 —— 中产阶级能够不再越洋去买马桶盖,这才是 “中国制造” 的明天。


李光斗也指出,中国制造升级要走品牌化发展路线。他认为现代社会,尤其是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消费理念已发生变化,“简单粗暴” 的产品已不能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制造企业要想发展下去,就要走品牌化路线,将产品做到极致。如何做到极致?只有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全要素生产率包含技术进步、资源配置、技术效率以及体制和管理创新等方面内容,要求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既要注重量,还要注重质。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也就是对制造业进行产业升级、让制造业进入品牌化进程。中国制造要想化解目前危机,唯有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而未来的中国制造,其内涵应更多体现品牌和创新,不再只是简单模仿和山寨。


版权声明:
本文由 德云社区 整理,原文来自网络。

AI人工智能 语音助理 人工翻译 教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90

主题

936

帖子

384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金钱
2003
金币
8
威望
0
贡献
0
 楼主| 发表于 2015-2-10 02: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线订购 便捷实惠 品质保证 终生保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0

主题

936

帖子

384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金钱
2003
金币
8
威望
0
贡献
0
 楼主| 发表于 2015-2-10 02: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Sitemap|小黑屋|德云社区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3 08:13 , Processed in 0.036873 second(s), 29 queries .

工业和信息化部: 粤ICP备14079481号-2

技术支持 乐数软件     版权所有 © 2014-2021 德云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