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巨头SAP解读 诠释工业4.0 中国制造2025 物联网 互联网+
ERP巨头SAP解读 诠释工业4.0 中国制造2025 物联网 互联网+说到工业4.0,德企SAP对当前火热的工业4.0、中国制造2025及物联网概念有着独到的诠释与解读。
工业4.0
工业4.0概念最早由德国提出,目前,在德国已有较好实践。
在工业4.0理念下,宝马汽车实现生产定制种类可达3万多种,甚至一个月中在同一工厂生产的车辆配置没有一辆是相同的。还有,SAP与欧洲最大港口汉堡港合作的项目,当港口的船舶集装箱到港后,会有机器人根据预先设置,将货物自动卸载,并实时向停在100公里之外的卡车发送信息前来运货;这样,可避免港口内卡车的拥堵及不必要的时间等待,从而提高港口运作效率。在农业或农艺应用方面,可做到对农田灌溉及施肥的实时监控,根据降雨量或气候情况实时、综合判断,实现对农田施肥或灌溉的自动控制。
几年前,SAP就意识到了制造业正在发生变化,“传统大规模或量产这个市场正在消失,转变成为一个以消费者个人为中心的个体化市场。这样一个个性化需求率先发生在汽车行业,从原来一款车只有一种到两种不同配置,到现在消费者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对引擎及车饰、外饰进行定制。” 这一改变同样也对整个生产过程带来了极高的可变性。不仅要求从业人员、自动化设置和配置都要做到可变和灵活,整个创新周期也因此得以压缩。
物联网
SAP认为,工业4.0是物联网的组成部分。物联网的核心是实现终端和终端之间的对话和连通。企业内部的工业场景不再是一个从上至下的IT视角,而是由装有传感器物件的底层机器组成,然后,在此基础上实现自动化或机器人的控制。这其中涵盖商务分析、供应链及物流服务等相关功能,可通过物联网对接起来。
在工业4.0架构下,传统制造环节只是工业4.0链条的一部分。从研发角度讲,要确保所有设备都装备传感器;产品进入生产环节后,还要建立一个智能流程,做到可追踪、追溯每个产品及每个产品中的部件,以便将产品生产和向外的物流(譬如:装集装箱、装船、装卡车)进行无缝衔接。
这其中有几个要点:
01、在实现单件生产的同时,要确保有一个非常灵活的自适应系统,不会因某个产品出现故障或缺陷而导致整个生产系统的停滞;
02、整个生产过程要优化能源使用,使生产过程真正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03、产品进入使用状态,还要追踪产品的具体使用情况,譬如:在产品出故障之前就可进行预测。
中国制造2025 互联网+
2015年5月,国务院转发了四部委院的《中国制造2025》通知,提出了到2050年前把中国建设成制造强国的远景规划,随后“中国制造2025”这一概念伴随着“互联网+”一同成为产业界热议的焦点话题。
那么“中国制造2025”与“工业4.0”是什么关系? 中国制造2025的愿景和计划有四大重点:
01、进一步提高中国生产产品的质量;
02、提高中国生产产品的创新程度;
03、通过中国制造2025推动中国制造业的转型;
04、制造业的数字化。
SAP认为,同“工业4.0”相比,“中国制造2025”的概念更为宽泛。在新一轮工业4.0制造业革命中,核心是制造和生产的数字化。而制造和生产的数字化,仅是中国制造2025的一个部分。
谈到中国制造2025的愿景,德国有很多值得中国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01、行业转型在德国也经历过
德国最早以消费电子、照相机等这些产品见长,然后这些产业逐渐转向日本、韩国,现在已经进一步转向中国。所以德国拥有在工业转型方面的经验;
02、质量方面
人们普遍认为,“德国制造”是高品质的代名词;
03、德国在研发方面投入巨资
尽管德国是一个小国,但在全球的专利申请数上排名第三,因此在创新方面拥有优势地位。
中国提出2025计划,其最终含义是如何使中国从“制造大国”变成“制造强国”,因此提出了包括生物、计算机、高端设备等方面在内的战略方向。提得更多的是方向性,但哪个行业做什么事情,要达到什么目标,需要一个方法来实现,那么怎么来实现?这就是工业4.0。 工业4.0强调的是手段和方法,那么,怎样才能把工厂打造成智能生产?从而做到根据客户需求实现单件定制和提高生产效率?可对两个概念进行结合,这也体现了西方人与中国人的差别:西方人善于从非常具体的东西入手做一件事情,中国人善于从系统角度看问题。“在这方面,中国的战略思维可系统地指明方向,同时结合工业4.0明确实现路径。”因此,当两种思维走到一起便是非常好的结合。
版权声明:
本文由 德云社区 整理,原文来自网络。
页:
[1]